close

「雙極症」(躁鬱症)為一種嚴重而失能的精神疾病,具周期性情緒起伏不定,過度高昂或低落,且常復發,往往演變成慢性精神疾病,成大醫院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任陸汝斌指出,雙極症被長期嚴重忽略,可能被誤診為憂鬱症,錯誤的診斷與治療往往可能使病情更為嚴重。

陸汝斌說,雙極症主要包括躁期與鬱期發作,躁期時,具特定話多、冒險、飛車、衝動行為、人際關係的破壞、毫無節制的購物、氾濫無特定對象的性行為等;而鬱期會有無助、無望、無價值感、低自尊,覺得自己是垃圾、最好死了算了,心中同時充滿了仇恨及激動不安,往往會帶著一家人走向死亡等行為,而造成社會無可彌補的傷害。

回顧過去50年,各種精神疾病的病因、治療、及其預防均有快速的發展,但有關雙極症的了解要比其他精神疾病緩慢許多,例如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學術文獻,約為雙極症的10倍,直至2000年,雙極症的研究才逐漸受到精神醫學等相關學者所重視。

陸汝斌表示,雙極症中有1至2%為第一型雙極症,其他的均屬於第二型雙極症。國內20、30年前流行病學的調查,在幾個主要的精神疾病,均比世界各地要低的多,如精神分裂症終生流行率僅0.3%,但世界公認的為0.8%~1%左右,至於雙極症的流行率則比精神分裂症更低。

雙極症是很多遺傳因子所造成的精神病,國內、外以往流行病學調查,均有嚴重低估的現象,也就是說以往憂鬱症的診斷有明顯過度診斷的現象,其中有不少的雙極症可能被誤診為憂鬱症。國外研究發現,一個雙極症的患者被確定診斷,往往平均需要7~12年,國內顯然的要比這個時間更長,甚至有不少患者終生被錯誤診斷成精神分裂症或重鬱症,國外統計有40%因診斷不正確而沒有受到適當治療,國內數字更高,尤其是第二型的雙極症,因為病人長期處在憂鬱狀態,僅有少數時間(約占整個發病期間的2%)發作症狀不是很明顯的輕躁期。

陸汝斌說,雙極症被錯誤診斷原因主要是:一、病人及家屬不瞭解雙極症,也不覺得自己或自己的親人得了雙極症,自然也就不會向醫生描述躁期或輕躁期的症狀;二、醫師缺乏診斷雙極症的經驗及對此精神疾病的新知不足,在問診時也不會問相關的狀況;三、患者早期常有多次的重鬱症發作,也就被認為是重鬱症;四、患者不論在躁期或鬱期均可能出現妄想及幻覺,也就很容易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;五、患者常常合併有令人不願意親近的人格違常,如類似邊緣性人格違常、酒精或藥物成癮甚至類似反社會行為等。

錯誤的診斷與治療往往可能使病情更為嚴重,如雙極症的案例,尤其對這類病人如果只給予抗憂鬱劑,反使病情更為惡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mon197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